第一百零二章:送药方这关,算过了吧?_天命!大唐气运在我身!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零二章:送药方这关,算过了吧?

第(3/3)页

何处理这“献药之事”,那是程家内部的事情,侯非鱼作为外人,就不必掺和了。

  老爷子明白他的意思,笑着答应。告诉他晚饭时候,会派人去请,让他睡精神了,准备晚上喝酒。

  还嘱咐了一句,有女眷,估计会行酒令,让他有些心理准备。

  行酒令?

  五魁首八匹马六六六?

  这玩意儿,咱也不会啊……

  再说了,唐朝的行酒令,啥样的?

  “程爷爷,”侯非鱼一脸委屈:“行酒令,我真不会啊……”

  李敬在旁边一听,拍手大笑起来:

  “就是要有你这种不会的,玩儿起来才有意思!”

  程咬金还在一边手捋虎须,笑呵呵点头称是。

  白夸你们了!

  一家子都老不地道!

  看起来今儿晚上,要被灌酒了吧……

  乖乖听话,回了客房,倒头就睡。

  折腾了这么久,脑子累,心也累,很快就睡了过去,竟然没比傻子侯慕鱼的入睡速度慢了。

  ……

  杏儿来叫起的时候,侯非鱼迷迷糊糊,只觉得好像刚刚睡下一般。

  杏儿用冰凉的井水泡过毛巾,给侯非鱼仔细擦了把脸,人顿时便精神起来。

  “程府的人过来,说等小侯爷醒了,请去正厅用晚宴。”杏儿一边念叨,手上擦脸不停。

  “刚还得了些好东西。”擦过脸,转身去她自己的一个小包裹里,掏出来一个小小包,打开以后,三根指头捏了一点点,神神秘秘地轻声道:

  “大房管事的大丫鬟,送了些‘鸡舌香’来,可以提神去口气的。”

  把那东西轻轻放在侯非鱼手心里,嘱咐道:“你晚上去喝酒,可别喝太多了。先把这鸡舌香含上一会嚼了吧。”

  侯非鱼低头一看,几根棕黑色的小短棍,大概一两厘米长,一端有深黄色的圆头,看着像干巴花瓣包成个小球似的。

  “杏儿,这叫啥?”

  “鸡舌香,可贵了!以前我见侯爷和夫人用过的。刚你还没醒,大房的丫鬟送来,说晚上还有酒局,你大伯父特意给准备了的。”

  “剩下的我都包好留起来了,给你以后用。”

  “哦……”塞嘴里嚼了嚼,明明就是又辛又辣,跟鸡舌头没半毛钱关系。

  多嚼两下,舌头发麻的感觉。

  “杏儿,你知道咋行酒令么?晚上好像要玩这个,我怕我被灌酒啊……”

  “行酒令?”

  “小侯爷,你们是要玩儿‘律令’、‘骰盘令’,还是‘抛打令’?”

  侯非鱼:“……”

  这都是啥?

  【作者题外话】:作者的话:

  “长安·十二时辰里,曾经有大量口含薄荷叶,嚼着提神的镜头。实际上是马大神杜撰的哈。”

  实际上,大约在汉代,丁香传入中国。起初不叫"丁香",而是叫"鸡舌香"。

  唐代徐坚等人编撰的《初学记·职官部》中,曾引述东汉学者应劭的《汉官仪》:"尚书郎含鸡舌香,伏奏事,黄门郎对揖跪受,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,趋走丹墀。"

  尚书郎是皇帝身边负责文书奏章的官员,要直面皇帝,奏事时口含鸡舌香,以免熏到皇帝。唐代杜佑在《通典·职官》中解释得很明白:"尚书郎口含鸡舌香,以其奏事答对,欲使气息芬芳也。"

  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"鸡舌香与丁香同种,花实丛生,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,击破有顺理,而解为两向,如鸡舌,故名,乃是母丁香也。"

  也就是说,丁香才是时人当做口香糖的东西。

  三国时期,曹操给诸葛亮写信中就提到,“今奉鸡舌香五斤,以表微意。”由此可见,丁香并不是便宜之物。.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kshu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